首页 - 刘墉下南京上下集
豫西调的后期发展

豫西调的后期发展

辛亥以后,为反映高亢、昂奋的,郑、洛一带的“ 高台班”开始往省会(开封)靠拢,同时也就开始了两大区域唱派的交流。1924-1933年间,少数豫西调演员曾不断楔入“豫东”搭班,试行“火力侦察”,但效果均不理想。直到1935年周海水戏班二进开封,始真正站稳脚跟,打开了局面。由于这次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准备,又组织了包括张同庆、燕庚、周银聚、翟彦身、常香玉、汤兰香等名家在内的强大阵容;更重要的是...

豫剧的介绍

豫剧的介绍

豫剧,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不断进行继承、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。建国后因河南简称“豫”,所以称豫剧。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,山东、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。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、淮河流域。除河南省外,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、北京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,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...

豫剧名家宋丽珍

豫剧名家宋丽珍

宋丽珍,1939年生,女。河南长垣人。一级演员。1948年在甘肃兰州豫剧团学艺,1955年调河北省邢台市豫剧团,1960年调湖北襄樊市豫剧团。襄樊市九届代表、十届。主演的《盘夫索夫》一剧获邢台地区汇演表演一等奖,1959年该剧在怀仁堂演出...
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归德府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,人称“府八班”,早期知名演员有金豆豆、陈银、周益簪、汪文俊、姜德惠、任德等。清末至期间红脸李五(李存厚)、刘娃(刘芝兰),旦角巩宝、桑殿杰,丑角曹献章等,都著称于豫东。刘娃在《刘墉下南京》中饰演刘墉,生动形象,轰动一时,广为传颂。巩宝、桑殿杰在旦角唱腔上进行革新,首创[二八连板)、[流水连板)等新唱腔,使豫东调更加丰富多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