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晶玉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省洛阳市人。 1975年参加洛阳豫剧团。攻花旦,扮相俊美,嗓音宽厚,属豫西流派。曾在《抬花轿》、《桃花庵》《洛阳桥》和《七奶奶》中饰演主要角色。获1982年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演员一等奖。 系河南省剧协会员。
相关推荐
苗喜臣,男,豫剧旦角。艺名“苗娃”。出生在山东省曹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苗树村(今属定陶县)。 苗娃自幼家境贫寒,一家五口,全靠其父苗林庄及其母赵氏耕种几亩薄田度日。不幸在他八岁那年,家乡接连上了几次大水,接着便是几度灾荒,几亩薄田先后卖掉,又靠乞讨为生。在乞讨过程中,一个姐姐失落在安徽蒙城,一个妹妹至尽杳无音信。为了糊口活命,1914年,十二岁的小苗娃便进了山东省成武县南老余楼科班学戏...
苏芝兰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开封市人。 1957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,毕业后分配到河南豫剧院一团。经常香玉亲授,学会了《红娘》、《大祭桩》、《断桥》等“常派”代表剧目。后调开封市豫剧团,为该团主演。曾扮演过红娘、穆桂英、黄桂英、白素贞、窦娥、杨七娘等重头角色。代表剧目《窦娥冤》。 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...
苏兰芳,女,豫剧演员。河南登封人。乳名苏金兰。 自小流浪在郑州被苏占奎收养,10岁入郑州太乙班学艺,师从豫西调一代宗师周海水,师姐妹三人,即汤兰香、苏兰芳、苏兰芬成为周海水的第一代女,是“豫剧十八兰”的师姐。 苏兰芳主攻青衣、花旦、老旦兼演小生、须生,唱腔为大本嗓。1935年11月,周海水率领三姐妹东进开封,将高亢悲凉的豫西调带到以祥符调为主的开封地区。在开封,汤兰香、苏兰芬、苏兰芳...
胡发生,男,豫剧须生。生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西管茅村。 少年家贫,主动从艺,随农村剧团鼓师朱本奎学艺。极力模仿豫西一带影响较大的老艺人“狗尾巴”王随朝。一年后被偃师文工团招收。后文工团解散,辗转至伊川县,与王随朝同在伊川县豫剧团。经王随朝言传身教悉心指点,一段时间后即有“小狗尾巴”的称号。谨记师徒如父子,故侍师极孝。1957年王随朝去世后葬于伊川,多年后又将师父坟茔迁至偃师,以便认祖归宗。...
翟爱云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省偃师县人。其父翟彦生为豫剧西府调著名男旦演员。 她七岁随父学艺,攻旦角,尤擅帅旦。师承常香玉,十五岁在密县曾以《秦雪梅吊孝》一剧一鸣惊人。1936年至1945年随常香玉习演,1945年至1953年在孟县豫剧团当演员,1953年随父至孟津县豫剧团任主演,一度健任副团长。代表剧目为《十二寡妇征西》、《老征东》、《西厢记》等,群众俗语谓:“听了爱云戏,活像常香玉”...
翟燕身,男,豫剧旦角。小名翟小香。现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西街人。 因唱戏有名,故小名小香,艺盖怀庆八县。...
索海燕,女,豫剧旦角。河北省磁县白土镇人。 她1976年考进河北磁县戏校,学习期间,表现突出,先后主演《穆桂英下山》、《大祭桩》、《吹鼓手轶事》等剧目,并多次获调演表演一等奖,毕业后分配到县剧团。1985年调入邯郸市东风豫剧团工作,后拜表演艺术家牛淑贤为师。先后主演了《梵王宫》、《西出阳关》、《金玉奴》等剧目均获好评。1991年,参加“梨园杯”全国豫剧广播大赛夺得金奖,并被收入河南省名人词典...
秦秀珍 秦秀珍 豫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二级演员 洛阳豫剧院主要演员 豫剧大师马金凤早期大之一 主攻青衣 帅旦 花旦 和老旦 代表剧目 有 穆桂英挂帅 花打朝 花枪缘 杨八姐游春 三娘教子 三上关等 秦秀珍 豫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二级演员 洛阳豫剧院主要演员 豫剧大师马金凤早期大之一 主攻青衣 帅旦 花旦 和老旦 代表剧目 有 穆桂英挂帅 花打朝 花枪缘 杨八姐游春 三娘教子..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