翟爱云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省偃师县人。其父翟彦生为豫剧西府调著名男旦演员。 她七岁随父学艺,攻旦角,尤擅帅旦。师承常香玉,十五岁在密县曾以《秦雪梅吊孝》一剧一鸣惊人。1936年至1945年随常香玉习演,1945年至1953年在孟县豫剧团当演员,1953年随父至孟津县豫剧团任主演,一度健任副团长。代表剧目为《十二寡妇征西》、《老征东》、《西厢记》等,群众俗语谓:“听了爱云戏,活像常香玉”。1962年11月出席了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,并在会上即兴献演。
相关推荐
陈新琴 陈新琴,1964年出生,商丘市豫剧院院长。国家一级演员,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978年入河南省戏校表演专业学习。1981年被分配到原永城县豫剧团工作,主攻小旦、花旦、闺门旦和帅旦。1991年入江苏丰县小凤凰豫剧团,1993年在河南大学艺术专业函授学习,1996年进入河南商.. 陈新琴,1964年出生,商丘市豫剧院院长。国家一级演员...
阎立品终生未嫁之谜 1957年,阎立品这朵“一尘不染的莲花”被错化为,剥夺了登上舞台的权利,生性耿直的她直到1958年10月底调到信阳专区豫剧团劳动改造后才逐渐恢复演出。 在信阳期间,举目无亲的阎立品在被监督的情况下,打扫舞台,清理厕所,到田间劳动,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和孤独,但她并没有消沉下去,偷偷地练唱、练功,联想自己的处境,设身处地地设计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唱腔。 也就是在信阳的几年间...
阎立品找到了永葆嗓音青春的秘方 1945年,抗日战争取得胜利, 阎立品觉得该到结束八年颠沛流离生活的时候了,便和母亲、弟弟一起,回到阔别已久的开封。 一直对吃“戏子饭”感到伤心的阎立品曾萌生退出梨园、回老家耕地教学的想法,幸被父亲阎彩云的盟弟“假妮”阻拦没有成行。那时,刚过八月十五的季头不久,虽然有大舞台的白经理等托人热情相邀,阎立品仍然坚持要等腊月初八换季时再出山搭班。 回到开封这段时间...
金不换,男,豫剧丑角。原名金振秀。生于河南省封丘县。 1985年毕业于鹤壁市戏曲训练班,分配到鹤壁市豫剧团,师承著名豫剧丑角演员牛得草。金振秀非常迷恋老师牛得草的艺术,牛得草也非常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。牛得草对金振秀说:“你对艺术这么热爱,学习这么刻苦,有这种精神就是成功的基础,这种精神就是黄金也换不来的呀,给你起个名字就叫金不换吧。”从此金振秀有了一个金灿灿的名字。...
金不换 金不换,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,丑角演员,生于1968年,祖籍河南省封丘县,原名金振秀。他1985年毕业于鹤壁市戏曲训练班,分配到鹤壁市豫剧团,师承豫剧名丑牛得草,“金不换”的艺名即为牛得草所赠。 金不换,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,丑角演员,生于1968年,祖籍河南省封丘县,原名金振秀。他1985年毕业于鹤壁市戏曲训练班,分配到鹤壁市豫剧团,师承豫剧名丑牛得草...
酆美丽,女,豫剧旦角。山东曹县人。 常演剧目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打金枝》。 为山东曹县豫剧团演员。...
邵洲,男,豫剧生角。河南省长垣县人。 10岁入科学戏。三年出科后搭班演出。从艺40余年,演过一百多本戏,涉猎了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,男女八角各个行当。早期以演旦角为主。如《藏舟》中的胡凤莲,《对金抓》中的黄菜花等。曾被豫剧名旦司凤英收为,后又改收为义子。1953年参加了长垣县豫剧团,后改演文、武小生,兼演须生。1959年调新县豫剧团任业务副团长,1962年调往贵州省贵阳市豫剧团,1975年回河南...
边秀琴,女,豫剧旦角。河南省郑州市人。 1963年入安阳市豫剧团学艺,得到了崔兰田的悉心指导。1985年调河南省豫剧二团与贾庭聚、卢玉琴等同台演出。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淡出舞台,现居新加坡。 她虽然不是崔兰田的入室,但长期在崔兰田身边工作,耳濡目染受到了崔派艺术的熏陶。她的唱腔委婉柔和,既有崔派的深沉、含蓄、庄重、典雅,又有自己的刚柔相济、收放自如等特点。...
友情链接